智慧農機裝備在農業生產的技術集成、節本增效、提質減損和穩產增產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已成為現代農業快速發展的重要保障。為促進智慧農機領域的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提升農機企業創新水平及其裝備的科技含量,中關村技術經理人協會、全國農業科技成果轉移服務中心和農業農村部南京農業機械化研究所共同主辦中關村“火花”活動-智慧農機裝備科技成果推介活動。
一、活動時間
2021年12月14日(周二)14:00-16:00
二、主辦單位
中關村技術經理人協會
全國農業科技成果轉移服務中心
農業農村部南京農業機械化研究所
全農科創技術服務(北京)有限責任公司活動地點
三、活動議程
13:30-14:00 參會人員連線,測試
14:00-14:05 開場詞
14:05-14:25 棉花智能打頂機——謝 慶 農業農村部南京農業機械化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14:25-14:45 低碳輕簡型智流膜堆肥裝置——李瑞容 農業農村部南京農業機械化研究所副研究員
14:45-15:05 智能田間管理機器人技術與裝備——崔龍飛 農業農村部南京農業機械化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15:05-15:25 主要糧食作物種收智能化成套技術裝備及作業信息管理平臺——劉 政 農業農村部南京農業機械化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15:25-15:45 西甜瓜耕種關鍵機械化技術及裝備——陳 曉 農業農村部南京農業機械化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15:45-16:20 線上交流討論
四、項目簡介
1. 棉花智能打頂機
針對棉花種植管理過程中打頂作業亟需生產機械的問題,棉麻類收獲機械創新團隊創新研發了多款棉花智能打頂機械。采用自主研發的控制系統,應用圖像智能識別技術,實現棉花頂尖的實時識別與定位;結合伺服位置控制技術,實現作業速度自適應的精準打頂。該成果具有智能高效、操作簡單等優勢,適用于西北、黃河流域、長江流域等地區機采棉的打頂作業。
2. 低碳輕簡型智流膜堆肥裝置
針對農業農村多元廢棄物肥料化周期長、病蟲害殺滅率低、成本高、環境污染等問題,生物質轉化利用裝備創新團隊突破靜態超高溫發酵技術、發酵環境感知Iot調控技術、微孔膜節能減排技術和復合微生物菌群高效腐殖化技術等,研發低碳輕簡型智流膜堆肥裝置,現已實現批量生產,在全國范圍開展多元廢棄物就近輕簡化堆肥模式及裝備應用示范。該成果適用于村域內秸稈、糞污、尾菜、垃圾等廢棄物的肥料化利用。
3. 智能田間管理機器人技術與裝備
針對我國大田和果樹田間管理環節勞動強度大、勞動短缺等問題,植保機械創新團隊研究了無人駕駛柔性動力底盤關鍵技術、基于多傳感器融合的底盤自主導航技術、人工智能賦能與跨媒體融合技術,發明了輪式、履帶系列智能田間管理機器人,可搭載施藥施肥、作物表型獲取、果實采摘、運輸等功能模塊,實現一機多用,解決了常規機具作業功能單一、使用率低的問題。
4. 主要糧食作物種收智能化成套技術裝備及作業信息管理平臺
針對主要糧食作物種收機械化作業質量監測與調控手段缺乏、作業過程難以監管等問題,主要作物智能農機裝備與技術創新團隊研發的智能變量耕播施肥一體化控制、聯合收獲機作業質量在線檢測與智能調控等技術裝備與農機作業信息管理平臺,有效解決了種收作業過程中作業質量在線檢測、精準變量播種、收獲參數自適應調控和作業過程可視化監控分析等難題。該成果適用于水稻、小麥、大豆、玉米等作物種收機械裝備的智能化、高質、高效作業水平提升和過程信息化管控。
5. 西甜瓜耕種關鍵機械化技術及裝備
針對我國西甜瓜生產用工多、勞動強度大、農機農藝不配套等問題,西部寒旱區特色作物生產機械化創新團隊突破了化肥/有機肥在線混合深施與配比精準調控、瓜苗變量坐水移栽、拱棚仿形覆膜、壟溝仿形覆膜、膜下均勻噴霧等農機農藝融合關鍵技術,創制了有機肥深施機、鋪管鋪膜坐水移栽復式作業機、小拱棚覆膜機、施肥噴藥開溝覆膜覆土復式作業機等系列裝備,并進行了大面積推廣應用。該成果適用于新疆、甘肅等西北地區西甜瓜的耕種作業。
五、參與方式
騰訊會議直播軟件直播,掃碼或點擊鏈接參加會議:
https://meeting.tencent.com/dw/wpF0GxGSi3cs
騰訊會議ID:843 998 412